文|郭慧娟
由于丧礼越来越简化,治丧时间也越来越缩短,再加上礼俗仪节制式与僵化,丧礼中抒发悲伤的功能已不若以往能获得有效发挥,使许多人感触“悲伤总在丧礼结束后开始”。为让丧亲家庭成员有更多“参与”和“相互支持”的疗癒机会,以及凝聚家庭的情感、发挥家庭支持力量,笔者建议可将做七、做百日等仪节结合追思活动,结合做七的追思活动可以称作“心灵做七”,结合做百日则可称之“百日追思”,以延伸丧礼抒发悲伤功能,帮助丧亲家属顺利走出失落悲伤。
所谓“心灵做七”指的是结合现有丧俗中做七仪式,在举行仪式之前或之后,加入家属聚会或追思的活动,以填补原来做七行礼如仪、制式或僵化的不足,或增添家属间互动及支持力量的追思活动;而同样丧礼结束在为亡者做百日仪节前后,加入家属聚会或追思的活动则可称之“百日追思”。
之所以会有“心灵做七”和“百日追思”之发想,主要是因随著丧礼的日渐简化,其功能已逐渐无法有效发挥。丧礼其实是有其功能的,包括让家属面对死亡、抒发悲伤、尽孝、社会关係宣告结束等,但随著简礼、短丧的发展趋势,有些家属较无法在丧礼过程中充分的面对亲人死亡事实、抒发悲伤或尽孝,此于经历丧亲的失落悲伤是较为不利的。因此,如若能在某些丧礼仪节中,结合让家属多参与、以及增加家庭支持力量的追思活动,则更能延续发挥丧礼的功能与需求,并多元满足家属治丧需求。
举例来说,现行一般“做七”多由法师诵经超渡,其馀家属跟著诵念,若能把握家人聚集的时间,在“做七”仪式前后,依个别需求,适当地安排加入“追思”活动,不但能让家人充分的抒发悲伤,彰显“做七”仪节意义与目的,也能凝聚家人情感,同时发挥家庭亲人间彼此相互的支持力量。 “心灵做七”是将“做七”仪式结合“追思”活动,实务作法可于“做七”仪式前或后,视参加“做七”家庭成员的时间决定安排,结合家庭聚会活动、心理支持小活动、四道(道谢、道爱、道歉、道别)追思、宗教活动等,共同追怀故世至亲,追思活动之后再紧接著进行原来做七的诵经仪式,延伸做七功能和抒发悲伤效果。
具体的安排举例说明,假设做七是在第六天晚上9点以后进行,在请师父或师姐来诵经之前,家人可以先聚集,吃过晚饭后,大家围坐在一起,将亡故亲人的照片拿出来,每人选一张“最有感觉”的照片。接著,进行三个阶段的追思活动。这便是相片追思法。
第一个阶段,重点在抒发各人心情。因此,每个人可以就拿到的照片,一一轮流讲述自己对亡故亲人的思念,以及自其生病到办丧礼这段期间以来的心情,或者欢笑、或者哭泣,家人全体真情陪伴,就是最好的悲伤疗癒。
第二个阶段,目的是肯定亡者的一生及感谢其对家庭的贡献。此阶段家人同样一一轮流讲述对亡故亲人的感恩心情,谢谢他(她)为自己及家人的付出,让每个人由内心讲出感念之意。
第三个阶段,则藉由祝福表达慎终追远心意。祝福一直具有正向的能量,其实,诵经、祈祷也都是一种祝福。在此阶段,若结合“做七”仪节,即可跟著师父或师姐虔诚诵经;若是没有配合“做七”仪式,则可自由配合宗教信仰诵经或祈祷为亡故亲人祈福。家属可以一起进行集气祝福,在心中默念任何祝福的话语,例如:“祝您一路好走!”、“我爱您!”、“谢谢您!”、“我会永远爱您”,或是佛号等,只要出于诚心,亡者自能感受到这祝福心意。
类似“心灵做七”的做法运用在做百日,则为“百日追思”,同样可在亲人亡故百日时,结合“做百日”仪节和“追思”活动进行。当然,这样的追思活动也不仅只限做七和做百日时可进行,葬礼后每逢年节、祭日、清明、父亲节、母亲节或家庭聚会的时间,适当地安排几次类此“心灵做七”或“百日追思”活动,都能有助于更多丧亲者获得家庭支持,顺利走出悲伤。
(凤凰陵园转自台湾殡葬网)
凤凰陵园因在凤凰山麓又被称为"凤凰山陵园"或"凤凰山公墓",是成都十大公墓之一,也是成都北区离市区最近的墓园之一,交通十分便利。
© 2022 成都凤凰陵园(凤凰山陵园) 蜀ICP备2022000805号-5